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送老师礼包,以及送给老师的锦旗标语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原创稿
经典紫气东来门礼盒、定制信封与古体漆印、精美月历与水滴托、127周年定制书签盲盒……7月25日,上海交通大学(以下简称“上海交大”)全林、胡眸2位老师亲手将录取通知书礼包送到贵阳一中徐启翔、熊晨涵、熊宇驰3名同学手上,并叮嘱他们大学四年要做好人生规划,努力成长为栋梁之才。
这份难得的荣誉让3位同学既紧张又激动:“没想到老师会亲自送来录取通知书,太惊喜了。”“很荣幸能在开学前就与老师面对面交流。”“在大学一定会发奋学习,不辜负学校和家人的期待。”言语间,同学们满是对校园新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陈涛。受访者供图
随后,全林和胡眸又马不停蹄赶赴黔西南州和黔东南州,为两地多名学子送上录取通知书。“没想到老师会亲自送来,如果邮寄的话到不了村里,要走10公里左右到镇上去取。”陈涛家住普安县青山镇上寨村,老师送通知书上门,让他又惊又喜。
记者了解到,上海交大此次送录取通知书上门,主要针对的是入选“致远荣誉计划”和家住偏远村、县的本科新生,他们被录取的专业包括电子信息类(IEEE试点班)和工科试验班、理科试验班等。
“IEEE试点班旨在培养电气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胡眸告诉记者,借鉴国际一流大学经验,IEEE试点班由学校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和资深教授进行授课和指导,学费标准、管理制度与其他普通班级完全一致,是在现有体制和条件下,国际化办学新模式的成功案例,曾于2017年获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
上海交大录取通知书。人民网 王秀芳摄
3天时间,行程2000多公里,上海交大2位老师此行贵州,并不是单纯的送录取通知书。
胡眸坦言,2012年起,上海交大就策划推出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前“助飞”家访项目(以下简称“助飞计划”),由学校每年招募在校教师和学生利用社会实践、回家返乡等机会走访申请参与助飞计划的本科新生,为他们解读资助政策,并依据家庭困难程度发放不同等级的资助礼包、帮助其顺利到校报到。
2022年,上海交大贵州省招生组的老师提出将助飞计划与送录取通知书相结合,让同学们在拥有领取录取通知书“仪式感”的同时,全方位了解学校和国家资助政策,打消他们对学费和生活费用的顾虑,做到入学无忧。
贵阳一中3名同学与上海交大老师合影。受访者供图
通过实地走访了解新生家庭情况,第一时间反馈到院系,作为困难生资格认定和各类资助发放的依据,实现精准资助。作为上海交大新生资助的品牌项目,助飞计划通过应助尽助、关口前移,不仅实现了精准和个性化资助,还进一步增强了新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并在他们心里“种下”感恩的种子。
注重“经济解困”,更强调“精神致富”。一直以来,上海交大始终秉承“资助更重育人”理念,积极构建勤工助学、奖助学金、助学贷款、学费减免和困难补助的全方位帮困助学体系,同时致力于培养学生感恩、责任、自立、自强意识,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精准资助育人格局,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来源:湛江日报-湛江新闻网
一面锦旗,一份感谢;一封书信,一份肯定;一段视频,一份鼓励。吴川新一轮疫情防控工作启动以来,无数干部职工用心服务,用细节让隔离人员倍感善意和温情。群众们温暖在心,感动于行,通过赠送锦旗、留下感谢信、拍摄短视频等形式,表达着自己对驻点工作人员最真挚的情感。
6月17日,吴川市某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工作人员展示收到的9面锦旗。
群众送来9面锦旗
6月16日,吴川某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工作专班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9面由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人员定制的感谢锦旗。这是观察点内九栋楼的群众对工作专班的工作人员严防严控、日夜坚守表示由衷的感谢。
“抗击疫情众志成城 心手相连守护平安”“携手克难关 同心战疫情”“践初心担使命 战疫情为人民”“大爱无疆抗疫情 真情服务显爱心”“为民履职战疫情 守护平安显忠诚”“坚守初心赴一线 疫情防控用担当”“不忘初心担使命 众志成城抗疫情”“弘扬抗疫精神 争做时代先锋”“同心协力战疫情 奋战一线保平安”。
锦旗上的每一个字,体现出来的不单单是群众对观察点工作人员的称赞,更多的是折射出该观察点251位干部职工在这十多天战“疫”的日日夜夜。
作为该观察点五栋的“楼长”,6月8日深夜12点,林余辉接到任务后就来到了这里,和来自医院、公安战线等单位的十多位同志,挑起“照顾”五栋“居民”的担子。在这里,林余辉要负责全栋楼“居民”的吃穿用等。“我就像个大管家,什么都要管。每天就是忙,从早上忙到晚上,每天24小时,电话23小时在线。”看到群众送来的锦旗,林余辉展露笑容:“累点也没关系,只要群众们满意就好。”
“这段时间工作人员都很辛苦,我们希望给他们送面锦旗,感谢他们的照顾,也希望给他们打打气!”刘小姐是这次赠送锦旗的发起人之一,她告诉记者,入住观察点以来,经常有工作人员主动询问她的情况,了解她的需求。工作人员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心关怀让她深受感动。刘小姐说:“我们经常在微信群里面交流,那天我提出赠送锦旗,没想到一呼百应,其他栋楼的群众也纷纷响应,大家就一栋楼送出一面锦旗。大家都觉得这里工作人员的服务就是一个‘好’字。”
寄情于笔墨 写下无数感谢信
“我是振文镇中心小学的一名小学生……当我们害怕被感染,躲在家里时,是你们负重前行,星夜奋战,不言苦累,为我们吴川人挡住了病毒。……在此,我想说声“谢谢你们,谢谢你们这些舍己为民的白衣天使,在全国人民眼中,你们永远是最美的逆行者!”
这是吴川某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小居民”小怡给照顾自己的医护人员写的一封感谢信。
小怡现在依然记得,半夜接到电话后,一家四口搬进观察点后的紧张和担忧。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远没有她想象的可怕,相反,生活远比预想的舒适得多。
“在观察点的日子,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他们每天帮我们测量体温、定时送餐、收集垃圾,还经常询问我们的身体状况,非常细致周到。记得有一天,我家人想买一些日用品,当时已是晚上了,他们还是帮忙买好送到房间,我们十分感动。所以我想通过写信,把对他们的感激之情写出来。”
和小怡一样,在观察点里,许多“居民”都寄情于笔尖,表达他们对观察点工作人员的感谢之情。
“是你们不顾个人安危赶赴到最危险的前方,面对被病毒感染的风险,你们依然奋战在前线!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表达对你们无限的感激……”在某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微信工作群里,工作人员收到了小廖写的感谢信,信里讲述了自己在观察点里的心路历程,感情真挚动人。
6月9日晚,出于对他人和自己负责的态度,小廖主动报备至社区,当晚全家就住进了观察点。在进入隔离观察点时,他也是非常忐忑不安的。连日来,医务人员的关怀备至,工作人员的细致周到,打消了他的担忧。
“每日三餐由医务人员配送至我们房间门口,饭菜很可口也很丰盛。居住的环境特别好,房间干净卫生,让我们感觉到家的温暖,进一步消除了我们对隔离的恐惧。真心感谢你们的付出,让我在最难的这段日子里依然充满希望。”
短视频表达谢意
6月16日,吴川某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微信群中,一位母亲往群里发了一段视频,视频当中,一名小女孩用稚嫩的声音,录制了一段“万众一心,共同抗疫”的鼓励视频,这个视频发布之后,温暖了观察点里的所有人。
这个女孩儿名叫童童,16日是她和妈妈在观察点的第8天,童童的妈妈说,童童想用视频的方式表达对观察点工作人员的感谢,在这个特殊时期,希望大家能够团结一致共渡难关,这段视频发布后,微信群里大家用最真诚的语言表达着内心的感谢,“感谢有你们最美逆行者!”
本文来自【湛江日报-湛江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湛江日报-湛江新闻网
一面锦旗,一份感谢;一封书信,一份肯定;一段视频,一份鼓励。吴川新一轮疫情防控工作启动以来,无数干部职工用心服务,用细节让隔离人员倍感善意和温情。群众们温暖在心,感动于行,通过赠送锦旗、留下感谢信、拍摄短视频等形式,表达着自己对驻点工作人员最真挚的情感。
6月17日,吴川市某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工作人员展示收到的9面锦旗。
群众送来9面锦旗
6月16日,吴川某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工作专班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9面由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人员定制的感谢锦旗。这是观察点内九栋楼的群众对工作专班的工作人员严防严控、日夜坚守表示由衷的感谢。
“抗击疫情众志成城 心手相连守护平安”“携手克难关 同心战疫情”“践初心担使命 战疫情为人民”“大爱无疆抗疫情 真情服务显爱心”“为民履职战疫情 守护平安显忠诚”“坚守初心赴一线 疫情防控用担当”“不忘初心担使命 众志成城抗疫情”“弘扬抗疫精神 争做时代先锋”“同心协力战疫情 奋战一线保平安”。
锦旗上的每一个字,体现出来的不单单是群众对观察点工作人员的称赞,更多的是折射出该观察点251位干部职工在这十多天战“疫”的日日夜夜。
作为该观察点五栋的“楼长”,6月8日深夜12点,林余辉接到任务后就来到了这里,和来自医院、公安战线等单位的十多位同志,挑起“照顾”五栋“居民”的担子。在这里,林余辉要负责全栋楼“居民”的吃穿用等。“我就像个大管家,什么都要管。每天就是忙,从早上忙到晚上,每天24小时,电话23小时在线。”看到群众送来的锦旗,林余辉展露笑容:“累点也没关系,只要群众们满意就好。”
“这段时间工作人员都很辛苦,我们希望给他们送面锦旗,感谢他们的照顾,也希望给他们打打气!”刘小姐是这次赠送锦旗的发起人之一,她告诉记者,入住观察点以来,经常有工作人员主动询问她的情况,了解她的需求。工作人员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心关怀让她深受感动。刘小姐说:“我们经常在微信群里面交流,那天我提出赠送锦旗,没想到一呼百应,其他栋楼的群众也纷纷响应,大家就一栋楼送出一面锦旗。大家都觉得这里工作人员的服务就是一个‘好’字。”
寄情于笔墨 写下无数感谢信
“我是振文镇中心小学的一名小学生……当我们害怕被感染,躲在家里时,是你们负重前行,星夜奋战,不言苦累,为我们吴川人挡住了病毒。……在此,我想说声“谢谢你们,谢谢你们这些舍己为民的白衣天使,在全国人民眼中,你们永远是最美的逆行者!”
这是吴川某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小居民”小怡给照顾自己的医护人员写的一封感谢信。
小怡现在依然记得,半夜接到电话后,一家四口搬进观察点后的紧张和担忧。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远没有她想象的可怕,相反,生活远比预想的舒适得多。
“在观察点的日子,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他们每天帮我们测量体温、定时送餐、收集垃圾,还经常询问我们的身体状况,非常细致周到。记得有一天,我家人想买一些日用品,当时已是晚上了,他们还是帮忙买好送到房间,我们十分感动。所以我想通过写信,把对他们的感激之情写出来。”
和小怡一样,在观察点里,许多“居民”都寄情于笔尖,表达他们对观察点工作人员的感谢之情。
“是你们不顾个人安危赶赴到最危险的前方,面对被病毒感染的风险,你们依然奋战在前线!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表达对你们无限的感激……”在某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微信工作群里,工作人员收到了小廖写的感谢信,信里讲述了自己在观察点里的心路历程,感情真挚动人。
6月9日晚,出于对他人和自己负责的态度,小廖主动报备至社区,当晚全家就住进了观察点。在进入隔离观察点时,他也是非常忐忑不安的。连日来,医务人员的关怀备至,工作人员的细致周到,打消了他的担忧。
“每日三餐由医务人员配送至我们房间门口,饭菜很可口也很丰盛。居住的环境特别好,房间干净卫生,让我们感觉到家的温暖,进一步消除了我们对隔离的恐惧。真心感谢你们的付出,让我在最难的这段日子里依然充满希望。”
短视频表达谢意
6月16日,吴川某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微信群中,一位母亲往群里发了一段视频,视频当中,一名小女孩用稚嫩的声音,录制了一段“万众一心,共同抗疫”的鼓励视频,这个视频发布之后,温暖了观察点里的所有人。
这个女孩儿名叫童童,16日是她和妈妈在观察点的第8天,童童的妈妈说,童童想用视频的方式表达对观察点工作人员的感谢,在这个特殊时期,希望大家能够团结一致共渡难关,这段视频发布后,微信群里大家用最真诚的语言表达着内心的感谢,“感谢有你们最美逆行者!”
本文来自【湛江日报-湛江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引用地址:https://xus168.com/202502/18121.html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