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送退休老师礼物什么最有纪念意义,以及送退休老师礼物什么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送老师不知道送什么?就选这款荣休的玉石平安扣。每一件平安扣承载的都是一段岁月,一份荣耀,一份认可。纯天然玉石手工打磨,真材实料,典雅华贵,安乐幸福。每一块玉石,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尊贵与美丽。你听听这个声音,它支持免费刻字,一件起订。
机关礼品定制,每一个款式均有18、20、26、30、35等尺寸,满足顾客对于光荣退休定制,师恩定制通通都可以。多个尺寸多个款式供您挑选,还顺丰包邮!左下角点击购物车马上安排上吧!
黎琼和学生
人物简介:
黎琼,60岁,四川省绵阳市实验小学退休教师,四川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四川省支教先进,开创了“朴茂粗放”的教学风格。其组建的工作坊纳入了“国培计划”。退休后的5年中,她带领工作坊的成员为宁夏、西昌、松潘、北川等地进行了100余次的教师培训。
教师节来临之际,今年60岁的绵阳市实验小学退休教师黎琼,又收到学生们送来的祝福。多年来,她把学生们发来的短信、寄来的明信片等小心珍藏。这些珍贵的礼物承载着她执教的无悔岁月。
1979年,17岁黎琼怀揣着当一名教师的梦想,踏上了教书育人这条充满希望的阳光之路。6年扎根山村、5年乡镇磨砺、12年郊区沉淀、20年勇挑大梁……一路走来,她微笑过、哭泣过、感动过、彷徨过,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2017年5月,时任绵阳市实验小学副校长的她迎来退休。
退了休,却依然难舍讲台。当听说母校急需人手,她又作为一名代课老师走上讲台,一干就是2年。
41年的教育生涯,黎琼在学生口中的称呼也从“黎老师”慢慢变成了“黎老”“黎妈”。虽然称呼变了样,虽然每一届学生对她的评价各有不同,但不变的是学生们无一例外的爱戴和敬重。“老师,祝您节日快乐!”“黎老师,感谢您6年来对我的教导,祝您身体健康”……一句句祝福对她而言就是最好的回报。
凉山州昭觉县在大凉山深处,是绵阳市涪城区教体局的定点对口支援县,也是黎琼退休后支教的第一站。2017年暑假,她主动请缨跟随支教团队的30余名老师一起,为昭觉县的中小学教师进行了为期7天的集中培训,送去了全新的育人理念。此后,她支教的足迹遍布省内外。
从让农村学校教师学习教学方法,逐渐发展到按照农村学校教学要求实行“订单式”授课,再到结“师徒对子”、帮助农村教师研究制定教案等,100余次的支教活动让黎琼的授课内容不断增加、教学方法不断更新,不仅让上万名老师从中受益,也培养出一批优秀教师。
“教师是一份光荣的职业,能被学生们一直记挂着,我感到非常欣慰。”黎琼说。
(绵报融媒记者 邓勇 文/图)
编辑:谭鹏 校对:郭成 审核:刘益
黎琼和学生
人物简介:
黎琼,60岁,四川省绵阳市实验小学退休教师,四川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四川省支教先进,开创了“朴茂粗放”的教学风格。其组建的工作坊纳入了“国培计划”。退休后的5年中,她带领工作坊的成员为宁夏、西昌、松潘、北川等地进行了100余次的教师培训。
教师节来临之际,今年60岁的绵阳市实验小学退休教师黎琼,又收到学生们送来的祝福。多年来,她把学生们发来的短信、寄来的明信片等小心珍藏。这些珍贵的礼物承载着她执教的无悔岁月。
1979年,17岁黎琼怀揣着当一名教师的梦想,踏上了教书育人这条充满希望的阳光之路。6年扎根山村、5年乡镇磨砺、12年郊区沉淀、20年勇挑大梁……一路走来,她微笑过、哭泣过、感动过、彷徨过,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2017年5月,时任绵阳市实验小学副校长的她迎来退休。
退了休,却依然难舍讲台。当听说母校急需人手,她又作为一名代课老师走上讲台,一干就是2年。
41年的教育生涯,黎琼在学生口中的称呼也从“黎老师”慢慢变成了“黎老”“黎妈”。虽然称呼变了样,虽然每一届学生对她的评价各有不同,但不变的是学生们无一例外的爱戴和敬重。“老师,祝您节日快乐!”“黎老师,感谢您6年来对我的教导,祝您身体健康”……一句句祝福对她而言就是最好的回报。
凉山州昭觉县在大凉山深处,是绵阳市涪城区教体局的定点对口支援县,也是黎琼退休后支教的第一站。2017年暑假,她主动请缨跟随支教团队的30余名老师一起,为昭觉县的中小学教师进行了为期7天的集中培训,送去了全新的育人理念。此后,她支教的足迹遍布省内外。
从让农村学校教师学习教学方法,逐渐发展到按照农村学校教学要求实行“订单式”授课,再到结“师徒对子”、帮助农村教师研究制定教案等,100余次的支教活动让黎琼的授课内容不断增加、教学方法不断更新,不仅让上万名老师从中受益,也培养出一批优秀教师。
“教师是一份光荣的职业,能被学生们一直记挂着,我感到非常欣慰。”黎琼说。
(绵报融媒记者 邓勇 文/图)
编辑:谭鹏 校对:郭成 审核:刘益
原标题:浙大老师退休后拾荒,只在后半夜出门……
教师节前
90岁的浙大退休教师王坤森
又完成了一笔资助捐款
这笔钱
汇给了一名嘉兴的学生
学生是孤儿
从小在福利院长大
老人说:
“这是给自己最好的教师节礼物!”
2022年9月8日,退休教师王坤森向嘉兴一名困难学生捐资助学。
十年来
在王老的资助下
已有7个孩子圆梦大学
这些钱
却是他夜夜拾荒所得
王坤森曾是一名部队军官
转业后在浙江医科大学(现浙大医学院)
从事国防教育工作
直至退休
自2012年起
老人开始拾荒挣钱助学
2022年9月8日,王坤森推着三轮车走在巷道上。
深夜,当城市进入梦乡
老人戴上手套
推着三轮车出门了
王坤森说
白天拾废品的人多
有人比他更需要
所以他只在夜深人静时出门
2021年7月,王坤森深夜出来捡废品,换来的钱用于捐资助学。
“我年纪大了,
做不了其他工作,
但捡垃圾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帮助别人,
就要拿出自己的行动和诚意来!”
王坤森说
王老认为
如果用国家给的退休金去资助学生
确实更简单轻松
但通过自己的劳动去捐资助学
更有意义
2021年7月,王坤森深夜出来捡废品,换来的钱用于捐资助学。
这几年
王坤森身体大不如从前
他的背驼了,还经常腰酸背痛
但他没喊过累
“实在是敬佩老人家,
几乎每一天的下半夜都能见到他。”
经营餐饮店的樊锋军说
2021年7月,王坤森深夜出来捡废品,换来的钱用于捐资助学。
慢慢地
王老拾荒助学的故事传开了
他的身后
有了一支更大的爱心队伍
半夜出门的时候
不少邻居和商户
已经将包装盒、易拉罐
整整齐齐地
放在老人门口
浙江大学
也成立了以老人命名的基金会
助力他的爱心事业
“只要还能走得动,
我就要继续干下去。”
王坤森说
心怀大爱、平凡至伟
王老,向您致敬
祝您教师节快乐!
转自:新华社微信 综合天目新闻(记者倪雁强)
记者:朱涵、张璇、卿珊
来源: 新华社微信公众号
引用地址:https://xus168.com/202311/7358.html
tags: